首页  >  周恩来班资讯 > 正文

第九届“周恩来班”政治思想工作研讨会暨周恩来精神与新时代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发布时间:2020-11-09

10月28日,第九届“周恩来班”政治思想工作研讨会暨周恩来精神与新时代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学术研讨会在南京理工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分会指导,南京理工大学主办,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全国周恩来班网站承办。

周恩来侄女周秉德,周恩来卫士、中央警卫局原副局长高振普将军,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会长闫建琪,原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原名誉会长廖心文,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副主任、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副会长费虹寰,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万建清,淮阴师范学院副院长韩同友,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岩松,以及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入选论文作者代表等近80人参加本次研讨会。


陈岩松在欢迎辞中简要回顾了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发展我国国防尖端科技装备和推进国防现代化所进行的艰辛探索,介绍了学校聚焦“为党育英才、为国铸利器”取得的办学育人成就,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把“人民军工精神”“马克思主义与工业现代化”作为学科建设主攻方向和思政课校本教学特色的实践积累情况。陈岩松表示,学校相关班级正以“读周恩来原著”“听周恩来故事”“寻周恩来足迹”“悟周恩来精神”为主要内容开展用周恩来精神铸魂育人活动,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汲取专家学者们的真知灼见,深入持久地以伟人精神激扬广大学生的青春梦想,更好发挥红色基因和革命传统在立德树人实践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闫建琪同志在讲话时强调,新时代党中央对弘扬周恩来精神和加强大中小学德育教育提出了新要求,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积极推进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闫建琪指出,“周恩来班”是弘扬周恩来精神风范与加强学校德育教育有机融合的有力载体、有益探索、有效途径,以“周恩来班”政治思想工作研讨会为平台研讨大中小学德育教育一体化,有助于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闫建琪希望与会代表总结“周恩来班”德育教育经验,不断推动“周恩来班”成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各级各类学校德育教育一体化的亮点品牌。


在交流分享环节,南开大学张宏思、中国传媒大学郭晓歌、南京理工大学王永益、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赵倩、中加枫华国际学校张明莉、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严红君、南京理工大学实验小学许小娟等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弘扬周恩来精神与推动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进行了探讨,引发了与会人员的共鸣与思考。


在主旨报告环节,万建清以《推进“四史”学习进思政课堂,提高新时代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水平》为题作报告,强调“四史”是弥足珍贵的政治财富和精神瑰宝,要通过学习“四史”深刻理解“历史选择”“人民选择”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万建清认为,“四史”成为学校思政课的重要内容,是新时代德育教育的必然需要。一是将“四史”融入思政课符合办好思政课的要求;二是“四史”鲜明的政治性能帮助青少年学生培养政治情感、担当时代使命;三是“四史”中榜样的力量能引导青少年学生心有所信、行稳致远;四是“四史”中丰富生动的人物和故事更容易引起青少年的兴趣、触动和影响,产生更深刻、更直接的情感体验,成为思政课入脑入心的重要元素。万建清提出,要从把握好“四史”教育导向、提供好“四史”学习读本、宣讲好“四史”鲜活故事、利用好“四史”实境课堂、创新好“四史”学习方式等五个方面大力推进“四史”学习进思政课堂,切实提高新时代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水平。


廖心文对“周恩来班”政治思想工作研讨会进行了回顾和展望,认为通过研讨会的形式进行充分交流、分享体会和相互取长补短,有助于探索一条把伟人精神引进校园同德育教育结合起来的新路。廖心文指出,本次研讨会的主题确定为“周恩来精神与大中小学德育教育一体化研究”,十分符合当前中央精神,与教育系统的要求结合得更紧密,更聚焦理性思考,是大家在探索把伟人精神与校园德育教育结合起来的过程中思想认识上的升华,是值得探讨的大课题。廖心文认为,周恩来不仅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也应该是大中小学青年朋友和少年朋友学习的榜样。在周恩来精神的学习与大中小学校德育教育一体化的具体实践中不能千篇一律,需要注意在学习内容的选择上区分对象,根据青少年每个成长阶段的认知度和接受程度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