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周恩来班资讯 > 正文

周恩来精神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0-11-27

王 军

(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思政部,天津,301830)

 

摘要:高等院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举措。周恩来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将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是大学生思政工作建设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四史”;周恩来精神

 

一、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党的集体智慧结晶,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继承,对其贯彻落实是坚持党的根本领导的重要体现。高等学校是培育高级专门人才和职业人员的场所,办社会主义大学就必须明确造就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去培养,为谁去培养。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的先进的思想理论融入到大学生教育中,是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接班人的具体实践。

(一)高等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在统一

核心价值观教育从根本上属于思政教育,着眼于青年价值理念培养,凝聚着中国共产党智慧的结晶和全国人民共同价值的追求。针对大学生开展教育,就是要让他们辨是非、分善恶,在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和理论价值的基础上,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的理想信念。在继承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成果的过程中把国家、社会和公民的价值形成一个整体,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让大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应该建设什么样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公民。

(二)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原因

1.西方思想文化的浸透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近代以来,中国被迫打开国门,西方列强在进行军事侵略、经济掠夺的过程中也在进行着文化的侵略。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大量资本主义先进的科学手段引进的同时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地渗入。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使得中国传统文明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挤压了传统文化的传承,追逐外国节日成了时尚,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等,这些“洋节日”成了许多年轻人必过之节日,相反,对中国人自己的节日逐渐失去热情。在全球化发展的国际大环境中,我们传统文化中对代社会的价值观有促进作用的元素面临被冲击的困境。

2.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

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就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史虚无主义采取“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渗透,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和迷惑性。历史虚无主义穷尽一切办法让人们接受错误的历史观、文化观、民族观和国家观,造成及其严重的社会思想混乱。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期,对世界充满好奇,求知欲强,但对事物价值评价相对较弱。历史虚无主义对部分青年在思想上造成了一定的混乱,作为每一个国人必须旗帜鲜明地坚决反对和抵制。为提高当代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必须用马克思主义去武装他们的头脑,教育他们用树立科学的历史观,科学地认识和对待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

3.家庭教育的缺失

习总书记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现实中不乏孩子进入大学后就放养的家庭,对子女的关心、约束减少甚至缺失。同样,大学生会产生对父母传统说教有抵触情绪,因而父母也会因此减少对子女的教育,从而放松了对孩子思想教育。

(三)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1.捍卫高校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

大学担负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是意识形态宣传教育的最前沿阵地,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就要把“四史”融入其中,将优秀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精神和感人事迹融入其中,增加教育的感染力。高等院校也是各种文化观念汇聚的地方,各种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在这里彼此斗争,争夺话语权,在这个过程中,用优秀人物的感人事迹作为素材,作为捍卫意识形态教育强有力的后盾,增强意识形态教育的说服力。因此,我们发挥“四史”的引领作用,捍卫高校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的主阵地。

2.教育大学生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青年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但明辨是非能力弱,易受“历史虚无主义”等歪曲的意识形态蛊惑,从而形成错误的历史观。而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可以提高他们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免疫力。

3.家庭教育和高等教育形成合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髓融入青年思政教育,一方面,有助于高校开展思政建设,落实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另一方面,有助于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借助优秀的历史人物事迹对学生开展家庭教育,使得大学生在学校和家庭这两个层面学习都能够得到极大提升。

 

二、“四史”融入到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 提出了“四史”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揭示了理论武装与历史学习的辩证统一关系。

(一)“四史”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史”教育能够深刻理解和领会党的历史及发展的内在规律,深刻理解党的革命建设经验,使得大学生能够在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理解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二)“四史”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史”既需要理解中国近代史,还需要全面把握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通过对“四史”的学习,能够使得大学生理解掌握从历史的脉络和规律。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加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党的历史,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保证人生发展的正确方向。

(三)“四史”教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担当意识。

“四史”教育把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坚持用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历史教训警示人。培养大学生担当意识,自觉的做一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周恩来精神的必要性

周恩来精神是我们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 助力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思政教育的主旨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对大学生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部分青年受西方错误思潮的影响,出现强调以个人为中心,他们价值取向歪曲,做任何事情的出发点是如何利己,而不考虑集体的利益,缺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周恩来在幼年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鸿鹄之志,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共产党,奉献给了中国人民,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他从未动摇过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信念。将周恩来精神融入大学生的教育中,用周恩来的精神和感人的典型事例教育他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要继承和发扬先辈们传承下来的优良作风,就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量的追逐到实现质的跨越,部分青年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影响,在优越的生活中忘记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周恩来一生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在大学生的教育中融入用周恩来艰苦奋斗的典型事例,通过这些感人的事例去引导、启发、感染他们,使得他们能够自觉践行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养成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

(三) 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周恩来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中国建设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的一生历经过很多艰难困苦,但他没有退缩、畏惧,而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将周恩来精神和感人事例融入大学生教育中,引导学生要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敢于在挫折中成长,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自身勇于面对困难和克服困难的能力,磨练出百折不挠的坚强品质。

 

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周恩来精神的路径分析

(一)周恩来精神进教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材应该与“四史”紧密结合,给他们以方向引领、价值引导和思想启迪之功效。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参考用书、学生用书、课外辅助读本应当与“四史”紧密结合,让学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过程中接受教育。因此,鼓励高校教师在编写思想政治教育辅助教材的过程中把周恩来精神和典型事迹写进教材,鼓励学生多阅读周恩来相关的著作,深入理解学习周恩来意志品质,让他们在真实学习和生活中领悟周恩来精神。

(二)周恩来精神进课堂

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主动将周恩来精神观融入课堂。通过挖周恩来的典型事例,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开展青年的教育。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对自己周围发生的事情的认知不够全面,容易产生巨大思想波动,甚至部分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信念迷茫问题。因此,高校在开展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更应该把周恩来精神引进课堂,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氛围, 引导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三)周恩来精神进头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集国家观、历史观、文化观和人生观、价值观为一体的价值体系,通过培训、轮训和培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师头脑后再“进”学生头脑,使其产生循环叠加效应。勤于学习伴随周恩来的一生。在日本学习期间,周恩来第一次接触马克思主义,他阅读了京都大学教授河上肇著的《社会问题研究》,了解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思想,并确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大学生生活在现代社会,社会的飞速发展也为他们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这就给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牢记周恩来“青年当以学习为己任”的嘱托,努力提升自身服务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为实现伟大中国梦而奋斗。

(四)周恩来精神内化于心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遵循大学生的成长规律,不能让他们感觉到高不可攀便敬而远之,从而降低对学习的热情。周恩来在青年求学时就主张慎思明辨,对任何事情都要“深究而悉讨”,他还善于从错误中总结教训,发现真理。高校需要通过周恩来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典型的事迹让大学生从心底接纳,从而达到内化于心。

(五)周恩来精神外化于行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要遵循大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高校在开展教育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安排大学生进行“第二课堂”的实践学习,让他们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影响,从而实现外化于行。在南开大学学习期间,周恩来就充分认识到理论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组织成立“觉悟社”等先进组织,主办《敬业》等刊物宣传先进思想。正是这些实践活动,最终找到适合中国发展的共产主义道路。

 

五、结束语

周恩来精神作为“四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通过典型的事例感染他们,让他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向先贤看齐、向崇高致敬、知行合一,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在全国党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J].中共党史研究, 2010, (8) .

[3]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09/10/c-1123408400.htm.2018年9月20日。

[4]习近平.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20-01-09.

[5]靳诺.围绕立德树人 加强“四史”教育[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0-05

[6]秦永婷 周迅 卫玉蝉. 论周恩来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2

[7]苗伟.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对象的研究综述[J].社科纵横,2016.10

[8]胡风霞.论周恩来青年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引领[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8.6

[9]董婷婷.浅析“周恩来精神”与高校德育工作[J].中国校外教育,2008.12

 

文章来源:第九届“周恩来班”政治思想工作研讨会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