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周恩来班资讯 > 正文

学校与纪念馆德育教育联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8

葛丽萍

(东北育才学校,辽宁沈阳,110000 )

 

世纪伟人周恩来同志1910至1913年在沈阳求学,就读于“奉天省官立东关模范两等小学校”(现东北育才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他在修身课上提出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誓言激励了几代中华儿女,成为东北育才学校等国内众多学校广泛采用的励志校训。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成立于1978年,2004 年与东北育才学校资源整合为“东北育才东关模范小学”,2009年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市委、市政府投资重新修整了纪念馆。开馆之初,李克强总理给育才小学生写信,勉励同学们弘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爱国主义精神,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和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这极大地鼓舞着全体育才师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领袖素质人才方面做出新的业绩。

 

一、提炼感悟总理精神

东北育才学校是一所具有60年光荣传统的红色学校,也是辽宁省唯一一所优才教育示范学校。多年来,学校立足德育优先的教育原则,坚持以周恩来精神教育和培养学生,使之成为青少年学习做人、提升人格的重要精神内容。作为总理母校,东北育才学校始终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励志教育核心理念与学校培养各行各业领军人才的优才教育目标密切结合。我们准确提炼出总理精神,即“热爱祖国、志向远大、品德高尚、勤奋好学”等特质 ,共同围绕“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信念,采取活动化、系列化、课程化的教育方式,连续开展了层次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明显的中小学生励志教育活动。通过对活动的系统整合,已逐步形成以“周恩来班”“周恩来中队”为楷模的励志教育体系和框架,形成了完整的活动课程体系,在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系统性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创新德育教育活动模式

从2009年起,东北育才学校、周恩来纪念馆充分利用伟人纪念馆德育基地的教育和辐射作用,着眼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弘扬周恩来精神为核心,以校园特色文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总理精神内涵为依托,以学生活动课程为载体,开展专题教育、纪念日教育、仪式教育、课堂教育等多种形式,构建出以伟人精神为内涵的勇于担当、追求卓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核心的励志教育理念。

(一)以专题教育为闪光点

每年根据共青团、少先队确立的教育主题开展“周恩来精神”励志教育主题活动是东北育才学校的德育特色。多次举办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主题的德育励志教育活动,并将活动过程抓实落地,形成闭环,让学生在活动中用于参与,有所领悟,得到参与者热烈响应。

(二)以伟人纪念日为着重点

东北育才学校在周恩来逝世日、诞辰日,以及与周恩来相关的特殊节日,举办各类纪念活动,通过利用丰富的历史事件、图片资料,组织临时展览,编印校报专刊、发放宣传材料等学习材料,开展主题鲜明、生动直观的宣传教育活动,为学生从小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

(三)以仪式教育为关节点

每年学校组织学生到周恩来纪念馆参观瞻仰,并在学校内招募、培养学生志愿者担任解说员。初中部将参观纪念馆、学习少年周恩来作为初三学生中考前的励志教育课;新疆部把参观纪念馆作为新生入学的爱国主义重要课程;东北育才幼儿园将集中参观纪念馆作为幼小教育衔接的过度课程。同时通过广播站、电视台、“东北育才报”以及主题班会、队会、升旗仪式等渠道对学生进行宣教。并组织开展入团、入队、入党宣誓、重温入党誓词等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纪念馆成为中小学生缅怀先烈和树立理想的“第二课堂”。

(四)以课堂教育为切入点

学校注重将励志教育融入课堂,在班级建设中体现励志教育元素,在语文教学中践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学校注重引导学生在班级中开展生涯教育,通过读书报告会,让学生在书香中历练伟志,在经典中感悟人生;在领袖素质集训营里,领悟领袖精神,在实践中展示领袖风采;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气质、能力、个性风格等内在素质,能更全面地评估自我、认识自我、把握未来。

大爱不言,润物无声,多年来,东北育才少先队创造性地开展了“党团队一体化建设”,形成了小学、初中、高中相衔接的理想信念教育体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德育教育品牌已经成为一种价值引领和行为指导,在无声无息中,唤醒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三、建构教育课程体系

东北育才学校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德育资源优势,根据校区实际,开展了具有各自特色的励志教育活动,形成课程体系构建,在推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开辟了新的思路和路径。

(一)各学部起草《励志教育课程纲要》

东北育才学校“丁香湖小学”“双语小学”“抚顺实验小学”三个学部从自身实际情况和特点出发,围绕纪念馆的教育作用,制定小学阶段分层推进励志教育课程纲要,规划每个学期励志教育的重点并将活动课程化。以主题突出、形式创新的德育活动实现学生在励志教育中的自主体验,引领学生成长。

(二)开发校本教材

2015 年,学校组建了励志教育课程化课题组。研究过程中,充分发挥三个小学、纪念馆、学校少工委等各个部门的教育功能,总结完善“周恩来中队”创建的典型经验,编辑出版励志教育校本教材,建立完善的励志教育体系和结构,达到学校少工委完善思想、各小学形成课程、班级突出特色的总要求。真正实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励志教育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将励志教育纳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

(三)打造完善德育教育课堂

为保障教育活动课程化的构建活动有效、状态稳定、创新发展,东北育才学校注重基础设施建设,采用现代化的网络加快课程的推进、交流和学习。教师直接参与德育活动课程,指导中队开展活动。同时,定期组织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授课水平,保证师资配备。

(四)坚持周恩来班、周恩来中队的创建,践行总理精神

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育课程化建设当中,“周恩来班”“ 周恩来中队”建设与发展是最具标志性的元素之一。东北育才学校鼓励以班团建设为单位自觉、有效开展“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德育教育活动。以获评周恩来中队的荣誉感,使得各少先队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精神面貌,学习状态、行为习惯和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四、建立教育评价体系

东北育才学校的德育课程是一场宏观的、全集团层面的,由集团统一协调引领,各学段、学部按照自身特色实施开展相关活动的教育课程,在集团九大校区十三个学部的德育课程建设中,充分体现整体性、本土性、多元性、开放性、过程性、时效性、创新性等原则。始终把学生作为活动设计、决策、组织、行动和对结果负责的主体,注重对活动进行主题的评价、教育活动形式的评价、活动过程的评价和教师素养的评价。在充分考察活动在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整体发展的同时,对跟踪过程实施以及对结果的预判及时做出反馈。

 

五、在教育活动中提升德育效果

立德树人,育才人走在路上。新时期,东北育才学校提出要培养学生“拥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信念,拥有报效祖国赤子情怀,拥有让生命之花绽放的幸福人生”, 周恩来精神已经内化为东北育才学校教育的灵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育才学子成为自强、自信、自豪的优秀学生而走向世界。

(一)创建学生社团,夯实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东北育才学校以“德育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鼓励以社团的方式引导青年学生自发开展、自主体验德育,学校先后成立“东北育才学校青年学生思想研究会”、“郭明义爱心团队”、 “阳光社团”、“万维社”等社团建设,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让社团活动成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之外的一种延伸,引导学生做有教养有责任有追求的优秀育才人。

(二)发展学生的道德智慧,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

学校把生活和现实社会中面临的道德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德育活动的对象,引导青年走出课堂、深入社会、了解社会、体验生活,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调查、分析、讨论、评价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寻访辽宁省各地道德模范,采访感动辽宁的好人好事,在道德模范分享会的活动中见贤思齐,向上向善。

(三)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

东北育才学生在国内外中学生学科竞赛中独占鳌头。每年都有一批学生考入哈佛、耶鲁、牛津、剑桥、东京大学等世界名校。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屡屡得金。使得学校多次完成国家集训队的培训任务。此外学校的赛艇队、乒乓球队、射击队在国内各类赛事中大显身手,学校先后被确定为“清华大学射击队后备人才基地”、“辽宁省全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学校”。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发挥学校与纪念馆德育教育联动机制,开展以传承总理精神为核心的课程化实践研究,探索以周恩来精神对推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新路径和思路,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东北育才学校将始终弘扬红色传统,坚持立德树人,为党育人的初心,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坚定前行。

 

文章来源:第九届“周恩来班”政治思想工作研讨会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