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周恩来班资讯 > 正文

以周恩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引领新时代新闻人才培养--以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为例

   发布时间:2020-12-25

郭晓歌、李建广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10000)

 

摘要:周恩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周恩来领导党的教育、新闻、统一战线、外交等相关工作中,总结出的有关塑造人的理想信念的工作理论和方法,是我党意识形态工作的宝贵遗产。周恩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新时期新闻学教育牢固把握了政治方向,引领了以国家时代需求和学生专业成长为依据的理想信念塑造,为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让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工作者提供了思想资源和价值引领。

关键词:周恩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新闻学教育 人才培养

 

教育和新闻都是塑造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工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教育面临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塑造青年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是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的精神保障。周恩来总理曾长期投身于党的教育和新闻实践,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总结了许多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观念。早在在黄埔军校任政治部主任时期,周恩来就注意到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中的作用与功能,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军事教育相结合,开始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和规律,并为以后的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甚至解放战争,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此后,周恩来增长期领导党的新闻工作,在大量的实践中丰富了马克斯主义新闻观的内涵,为塑造人的思想实践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持。周恩来在自己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历程中,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总结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在今天仍然为高校思政育人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资源和价值引领。尤其是新时期,在新闻学教育中,回顾周恩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贯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闻学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对培养让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工作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为案例,尝试讨论周恩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新时期新闻学教育中的现实价值和应用路径。

 

一、周恩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新闻学教育中的现实价值

1.把握新闻学教育的政治方向

周恩来“教育要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关于教育的根本任务的论述的理论源头,为当下的教育工作者回答如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宝贵的理论依据和历史经验。

周恩来在长期的新闻舆论工作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党的新闻事业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这一根本性质,因此,培养让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者,是我国新闻学教育的根本任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全球文化和人员交流的加深,西方自由资本主义思潮和专业主义新闻思想冲击着我国的新闻学教育:一方面,我国新闻学教育带来了先进的理念、技术和操作规范,另一方面,也让身处多元价值观念交融中的学生无所适从。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以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牢牢占领青年学生思想变化的主阵地,引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文明优秀文化,新闻学教育才能培养有正确政治立场和崇高社会责任感的新闻工作者,新闻学教育的成果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培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团队

建国初期,我国教育人才队伍严重不足,周恩来总理排除万难,从团中央和各地向大中学校调配大批政治素质过硬,文化水平较高的领导干部,保障新中国教育事业的起步和发展。除了抽调政工干部之外,周恩来总理还在教育工作中多次强调对在职教师进行政治、文化和业务提升的必要性,力争从教师队伍层面逐步改变我国教育事业基础薄弱、整体落后的状态。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和环境都面临着新的状态和形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也面临是由宣教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接受的转变,因此,培育包括班主任、辅导员、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干部等在内的全方位思政育人团队,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育人全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3.深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理念

作为一名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周恩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始终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方法,开展革命和建设事业。周恩来认为教育要为现实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要相结合的原则。周恩来在长期领导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实践中,不断强调新闻记者要注重调查研究,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新闻学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的学科,新时期,新闻学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新闻事业发展的理论与历史,更要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家国情怀,深入实际的工作作风和调查研究的专业技能,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反映社会实际,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二、周恩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新闻学教育中的实践路径

1.以周恩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培养学生爱国爱党情感。

把握新闻学教育的政治方向,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对国家、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作为全国新闻学专业的双一流高校,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主要通过积极深入的日常教育和红色主题团学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青年学生的大学生活。学院每年根据不同主题举办知识竞赛,帮助青年学生了解我们的国家和历史;开展不同主题的征文等活动,引导学生以笔写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依托首都的地区优势,青年学生有较多机会承担政治性较强的的志愿任务,学院在进行此类活动的组织动员方面,会特别注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保质保量完成志愿任务的前提下,发挥专业优势和兴趣特长,创新参与形式,给学生创造机会,将自己的个人成长经历与国家历史紧紧相连,培育和增强青年学生与国家发展和时代进步同呼吸共命运的主人翁精神。此外,以学生社团为抓手,开展形式多样的团学活动,例如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香港回归、抗击新冠疫情等重要活动中,录制《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东方之珠》《奉献》多部正能量音视频作品、举办《镜头中的祖国》主题影展,公益广告《烽火家书,纸短情长》在中央级媒体发表,与京郊村镇基层党组织共唱红歌,共办晚会,联系群众开展思政教育,有志青年用自己的作品,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同胞的支持,对党和政府的信心,也感染,激发更广泛的社会影响。

2.以周恩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打造全员育人团队。

立德树人不仅是对高等学校育人成果的要求,也是对高等教育师资队伍培养的要求。在青年学生的求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与专业课程相结合,与团学活动相结合,与教育管理相结合,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形成贯穿学生大学学习、生活全过程的全方位德育体系。这就要求高等学校一方面要搭建由学生工作团队、专业课程团队、教学管理团队共同参与,协同发挥的思想政治教育“统一战线”,改革青年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使之成为一种伴随性沉浸式的体验;另一方面,也要加强高校师资的德育工作,培育教师队伍严守师德师风底线,树立崇高职业理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看得见的身边榜样。例如中国传媒大学建立了多层次全方位的育人工作体系: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为依托,思政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同参与的课程育人体系,以辅导员、班主任、团学组织指导老师为骨干的教育管理育人体系,以领导干部下沉到班级和党团支部,指导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和开展主题活动为载体的育人导师体系等,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网络。此外,学校定期评选师德标兵,爱岗敬业标兵,五四青年奖章明德典范,用以表彰在教师岗位上德行突出,乐于奉献的教师代表,激励师生以时代精神照亮奋斗方向,培养有理想、有信念、肯奋斗、甘奉献的新闻传播人才。

3.以周恩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夯实学生新闻业务基础。

高等教育要立足时代发展的需要,结合自身特点,为党和人民培养政治可靠,专业过硬的建设人才。周恩来强调教育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人才是根本。当下媒介形态高度融合,传统新闻生产逻辑和节奏已经不能适应融媒体发展的需要,新闻学的理论和业务教学都面临着改革的巨大压力。遵循新闻事业发展规律,顺应时代需求,通过建立基于扎实的新闻业务基本功的融媒体新闻生产技能训练课程体系,提高新闻学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例如中国传媒大学早在2015年就在全国率先开设数据新闻报道的本科专业方向;加快研究生专业课程改革,设置全媒体新闻实务、数字新闻传播等专业,更新课程设置,一方面狠抓采写编评等基本功教学,一方面开设大数据、调查研究等相关课程,为学生加持新兴新闻报道技能。业务训练的根本是实践,自建校园媒体平台,或与权威媒体共建报道团队、实习基地,打造高于行业标准的融媒体产品生产训练平台,能够切实锻炼学生的实际业务能力,与国际先进的新闻产品生产生态有效对接,使新闻学教育成果有效落地。例如,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连续5年组织师生特别报道团,与中国青年报等媒体合作,在历年“两会”、国庆、国际互联网大会等国家重大政治事件中,创作了60余部融媒体新闻作品,在中央网信办的指导下全网推送,累计点击量近亿次。重大政治事件中的新闻实践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技术层面的业务水平,更在实际工作中培养了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4.以周恩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培育扎根大地的新闻人才。

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新闻工作者,应当是具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对国情、社情、民情有着深切的关心和充分的了解。周恩来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强调新闻记者要主义调查研究,就是要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实事求是反响社会发展的成果和存在问题,实事求是反映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呼声。新闻学教育应中国传媒大学不仅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开设社会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等课程,教授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科学理论和方法,更鼓励青年学生到人民生产生活的一线去,培养问题意识,了解民生民情。学院连续13年开展“子牛杯”社会调查,要求每一名本科生都要做至少一次深入的社会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呈现,将新闻写在大地上。13年来,学生足迹遍布全国所有省份,关注议题包括了生存、教育、农村、养老、城市、儿童、学生、文化、医疗等国计民生的方方面面;此外,还鼓励学生以参加南风窗“调研中国”、挑战杯等重大比赛为契机,开展社会调查,提高专业水平,培养求真务实、能够扎根大地的新闻人才。

 

三、周恩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在新闻学教育中的未来发展

周恩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新时代的新闻人才培养,契合了民族复兴伟大事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时代需求,是在教育工作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回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传承党的新闻教育事业的红色基因的有效路径。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之际,唯有从国家发展和时代需求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顺应青年学生自身成长的规律,立足专业教学,才能将新闻学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出成效、作出鲜活的生命力,才能培养让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传播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国民.从《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看周恩来教育思想[J].觉悟,2020(02):36-40.

[2]古诗.中共中央南方局时期周恩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1938-1946)[D].重庆大学,2017.

[3]黄丹丹.周恩来青年教育思想及当代价值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9.

[4]刘光磊,王菊.旅欧时期周恩来的思想教育工作研究[J].世纪桥,2019(09):33-35.

[5]刘海沁.周恩来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献综述[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10):152-153.

[6]牛志伟.全面抗战时期周恩来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D].湘潭大学,2018.

[7]肖洋.国际化高端人才培养的价值传承——以周恩来教育思想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20(15):156-157.

[8]徐鹏.周恩来对西柏坡精神形成的贡献及其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7(01):72-75.

[9]张宣.将周恩来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探索[J].领导科学论坛,2018(13):95-96.

[10]赵德强.(1998).周恩来有关人才和教育的思想与实践及其形成的基础.周恩来生平和思想研讨会组织委员会.(eds.)周恩来百周年纪念-全国周恩来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下)(pp.345-359).中央文献出版社.

[11]郑保卫.(2011).论周恩来新闻思想的历史地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2),164-167.

 

文章来源:第九届“周恩来班”政治思想工作研讨会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