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周恩来班资讯 > 正文

第五届征文活动阅读书目:《尚志论》

   发布时间:2022-01-20

《尚志论》





标题: 尚志论

时间: 一九一五年四月

出处: 周恩来南开中学论说文集

出版: 人民出版社,2014年10月第1版

正文: 尚志论(一九一五年四月)

【原文】

  立功异域,封万户侯,班超投笔从戎之志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武侯忠心事汉之志也。及终其身卒应其言。若论其成功之秘诀,固由于一种叱咤风云之气,坚忍不拔之操有所铸成,要亦其最初之志,有以使之然耳。故凡同一人类,无论为何种事业,当其动作之始,必筹画其全局,预计其将来,成一希望在。然后按此希望之路线以前进,则其结果鲜有与此希望相径庭。

  希望者何?志是也。志与希望,实一而二,二而一也。是以画者之徒,其志恒在乎善画;商贾之侣,其志多注乎得利。故有善画、得利之志,始克成善画、得利之实也。若不志乎始,而能成乎终者,则未之闻也。且不观夫冒万险探新大陆之哥仑布乎?脱专制,竖自由旗之华盛顿乎?闻鸡起舞之刘昆〔琨〕乎?击楫中流之祖逖乎?此数子者,其所成之丰功伟业,实不外乎其志,未有以日以作奸欺世为志,如莽、操者而能跻乎圣贤之林哉!故论成汤之贤,不在乎祷雨桑林之时,而必观其三聘伊尹之志。论文王之圣,亦不在乎三分天下之日,而必称其来朝于商之志。不然仅眩〔炫〕耀其功德于既成之日,而不追溯其所以成之之故,岂异南其辕而北其辙哉!

  夫今之号为维新者,终日泄泄沓沓、无所事事,惟知袭取外人皮毛为务。目前之顾,尚未遑计及,又奚足定一生之志?是而人者,使之立国于二十世纪竞争潮流中,乌得使神州不陆沉耶!然则志固可尚已,而弊亦随之生焉。彼有志在金钱者,其终身恒乐为富家翁;志在得官者,百计钻营不以为耻,此志之害也。故立志者,当计其大舍其细,则所成之事业,当不至限于一隅,私于个人矣。孔子不云乎,盍各言尔志。斯语又岂无因而发哉?

【白话文】

  在异域立功,受封万户侯,这是班超投笔从戎的志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诸葛亮忠心辅佐汉朝之志向。他们以一生的奋斗实现了他们的志向。如果说到他们成功的秘诀,固然是因为一种叱咤风云的气概,坚忍不拔的操守而成就的,但也需要他们最初的志向,才能使他们走向成功。所以但凡同样的人,无论从事什么样的事业,当他们工作刚开始的时候,一定会筹划全局,预计将来,总有一个希望存在着。然后按照这个希望的路线来前进,那么他们事业的结果很少有与这个希望大相径庭的。

  希望是什么呢?希望就是志向。志向与希望,实际上是一种事物的两种说法,也是两种解释的一种统一。因此画家们的志向总是在提高绘画技巧上,商贾们的志向更多的是关注获得利益。正是他们有提高绘画技巧、获得利益的志向,才能够得到提高绘画技巧和获得利益的实质结果。如果没有在开始树立志向,却能有所成就的,从来就没有听说过啊。况且没有看到那冒着千难万险探索新大陆的哥伦布?那摆脱专制、竖起自由旗帜的华盛顿?那闻鸡起舞的刘琨?击楫中流的祖逖么?这几个人,他们所成就的丰功伟业,实在没有离开他们的志向,从没有像王莽、曹操那样的以每日作奸犯科、欺诈世人为志向却能够跻身于圣贤之林的啊!所以说到商汤的贤德,不在于祷雨桑林的时候,却一定要看他三聘伊尹的志向。说到周文王的圣贤,也不在于三分天下的时候,却一定要称颂他让诸侯臣子朝拜商朝的志向。不这样,而仅仅在成功之日炫耀他们的功德,却不追溯他们之所以成功的原因,那又与南辕北辙有什么区别啊!

  而现今自称维新的人们,终日浑浑噩噩、无所事事,只知道偷学搬用他人思想的皮毛为要务。眼前之忧尚且无暇顾及,又怎么谈得上确定一生的志向?这样的一群人,让他们在二十世纪竞争潮流中立国,哪能使中国不失败落后啊!既然这样,那么志向本来可以由自己确立,(如果不确立正确的志向)弊端也会随后产生出来。在金钱上有志向的人,他们终其一生总是乐于成为有钱人;在获得官位上有志向的人,千方百计地钻营也不会觉得羞耻,这是志向的害处。所以立志的人,应当筹划大的方面而舍弃那些小的方面,那么所成就的事业,应当不至于只局限在一个小的方面,或只局限于个人私利。孔子不是说过,每个人何不说说自己的志向。我的这些话又怎能是没有缘由而发出的啊?

【解读】

  本文是周恩来中学时代的一篇作文,据考订写于1915年4月。此时,国内政局正处于辛亥革命之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混乱时期。而国际上,日本强占山东胶州湾,又在1915年1月,向中国北洋政府提出“二十一条”。同年2月11日,中国留日学生千余人抗议日本政府提出的“二十一条”。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年仅17岁的周恩来亦借维新者的失败发出“是而人者,使之立国于二十世纪竞争潮流中,乌得使神州不陆沉耶”的感叹。

  本文运用古今中外大量典故,旨在阐明为人立志及立高尚之志的重要性。开篇由班超、诸葛亮入题,写出立志到成功的关联性;又以哥伦布、华盛顿、刘琨、祖逖、王莽和曹操这些正反两方面人物阐述立志之不同;然后则以汤祷桑林、三聘伊尹、天下归周和维新运动的失败,从正反两个方面再次深入论证立志之高低善恶不同,则成败结果不同。最后,以《论语》中孔子对弟子的“各言其志”的典故结篇,表明立志对于每个人人生的重要性。



  (赵鸣方)

文章摘录出处: 《周恩来南开中学论说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