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周恩来资料  >  生平简介
   生平简介

 周恩来(1898-1976)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浙江绍兴人,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17年在天津南开学校毕业后留学日本,1919年春回国。五四运动中在天津组织觉悟社。1920年到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参加与发起组织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1924年秋回国,先后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军事部长、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1925年9月参与领导国民革命军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1927年3月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同年5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后参加主持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务委员会的工作。同年8月以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身份领导南昌起义,为创建人民军队作出重要贡献。1928年夏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作组织问题报告和军事报告。会后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军事部部长。在中共六大后相当一段时间内,是中共中央工作的实际主持者。

 

1931年12月到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央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兼第一方面军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33年春和朱德指挥中央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取得胜利。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在遵义会议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是全权指挥军事的三人小组成员,参与领导和指挥红军胜利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作为中共全权代表和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一起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促使团结抗日局面的形成。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副书记、南方局书记,同时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率中共代表团驻武汉、重庆,领导党的工作和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作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发言。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书记处书记。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制止内战,和毛泽东等赴重庆同国民党谈判,后率中共代表团继续同国民党谈判。1947年3月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进攻,同毛泽东一起转战陕北,以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代理军委总参谋长,协助毛泽东组织和指挥全国解放战争,同时指导国民党统治区的革命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政府总理兼首任外交部长,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主席等职。是中共第八、九、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八、十届中央副主席。长期担负党和国家繁重的日常工作,参与内政外交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包括:1949年至1952年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1953年至1957年以156个大型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1956年制定科学发展规划,1961年至1965年为扭转经济困难局面而进行的国民经济调整工作,1964年底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目标,以及外交工作、统战工作、知识分子工作、文化工作、体育工作、水利建设、军队建设特别是“两弹一星”事业和祖国统一大业等。“文化大革命”中身处困境,仍勉力维系国民经济的运行,保护大批领导干部和民主人士,恢复和落实党的正确政策,同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其间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推进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作出了卓越贡献。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主要著作编入《周恩来选集》。

 

选自《辞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